歡迎

本站利用 MathJax 顯示數學式子,請安裝 STIX Font 以確保數學式子顯示無誤,安裝方法請參閱 MathJax Font Help

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

剛剛在廣播上聽到的一句話「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覺得非常有哲理,就將它記錄下來。確實自己也是常常抱著「還有明天」的信念,而一直將該作的事拖延,以致於一事無成。

可是那些「沒有明天」的人大多都自殺了,真是令人感到矛盾。難怪佛家總是強調「空」,空掉「還有明天」、空掉「沒有明天」,就活在當下吧。

嗯~~~今天一定要把該做的事完成才行。

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觀戰後的一些感想

最近比較少逛一些論壇了,大多數的時間都觀看別人的部落格。沒想到在部落格上也可以看到兩個人在吵架,真是大開眼界。不曉得他們二人是在什麼時候結下的樑子,居然到了去對方部落格開罵的地步。

他們的衝突可以用個故事來比喻一下:有一個農夫向政府申請了些經費種了些稻米,這時有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路人看到了就跳出來指著農夫的鼻子責問他說:「你拿了政府的錢,應該要做一些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怎麼可以只種一項稻米,還種這麼少。應該要多種一些,最好是種些我喜歡吃的農作物。最重要的是你要去關心是否所有的人都吃飽了沒。」

在自由軟體的世界中,本來就是道不合不相為謀。但就怕遇到一些自以為是、搞不清楚狀況的人。硬是將他的自由加在別人身上,讓別人不自由。

突然又想到一件事,前一陣子常在論壇上逗留,常看到一些新手質疑,為何沒有老手或高手出來指點一下。對於他們的問題,我在網路上隨便搜尋一下就有一堆的答案,當然可能都是英文的網站。英文檢定沒過的我都能輕易的看懂,不曉得為何很多人對看英文的資料那麼的反感。然而還是有找不到解答的問題,歸納起來都和硬體有關,不是太新、太貴、就是太冷門,幾乎沒什麼人使用(尤其是駭客),當然找不到解答。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使用 Fn keys

使用 Ubuntu 讓我對套件感到陌生,筆電換成 Debian 的系統之後,就比較會去搜尋相關的資料。像這次就找到 fnfxd 這個套件可以讓 Toshiba 的筆電使用 Fn keys 來調整音量、螢幕的明暗、和切換螢幕。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近來有點流年不利,換個系統吧

最近這兩週有些不順,公司的那台電腦電源壞了。家中的桌機燒錄器壞了,無法燒錄。筆電閒置太久會死當。又要花錢了。而筆電的問題,我想應該是風扇運轉時的控制有問題。

在 Ubuntu 7.10 中筆電的 Fn keys 能正常的運作,我想應該是 GNOME 2.20 能支援較新的筆電了吧。但是對於 Ubuntu 有一些的反感了,所以就將筆電的作業系統改為 Debian 了。使用 Debian 的 testing 套件庫 (現在的代號為 lenny) 。Debian 中的 GNOME 版本為 2.14,所以還不能支援 Fn keys。等有空的時候,再來測試一下閒置時會不會當機。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螢幕真的花了

昨天一個不留神,又讓二兒子爬上電腦桌。這次居然還知道要先將螢幕面板上的保護模拿下來,再開始畫畫。於是乎兩個螢幕就多了數不清的黑線了。真是氣炸了。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升級到 Ubuntu 7.10

雖然網路上很多人都說從 Ubuntu 7.04 升級到 7.10 會有很多的問題,最好的方式是重新安裝。

對我來說,之前有一台機器已經升級到 Ubuntu 7.10 beta,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大問題。所以剩下的幾部電腦就還是採取直接升級的方式。這次選用「更新管理員」來做升級的動作。

先按「檢查」看看所有的套件是否都是最新的。確認所有的套件是最新的,若沒有就先更新。之後便會出現「升級」的按鈕。按下去後跟著說明或提示做就可以了。

這次升級大約花了一個小時,花在 TeXLive 的時間還蠻多的。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Joomla and Drupal

最近使用 Joomla 建構網站感覺很不錯,享受這樣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重要的是不用太費心版面編排及美工。版面的編排全都模組化,只要決定什麼資料用什麼模組就可以了。所以可以將大部分的心神放在內容的組織上。我蠻喜歡這樣的設計,附帶一提 LaTeX 也是採用類似的方式。

雖然網站的外觀看起來會和同樣使用 Joomla 架的網站一樣,但是內容應該才是重點。

另外,本想體驗一下 Drupal 的架站風格,但是安裝時搞不定資料庫,所以只好先放棄了,等到更容易安裝的時候再來體驗了。不過,可能到時候對 Joomla 非常熟悉會影響對 Drupal 的觀感。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Ubuntu 7.10 已經推出了

前天 18 日,Ubuntu 7.10 推出了,應該這麼講:經過六個月後, Ubuntu 又推出新版了。

在網路上曾經看過有人建議 Ubuntu 7.10 應該重新安裝會比較好。但是根據我將其中的一部電腦給升級後,發現問題其實並不太大,只是這台電腦從一、二個月之前就開始更新了。照以前的作法,還是再等一下下就好。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在 free host 上安裝了 joomla 及 jsMath

前幾天在 jeangjs.byethost13.com 上安裝了 Joomla 1.5,不過上面還沒有什麼資料(好像是無法在這主機上匯入樣本),經過這一、兩天的摸索,已經對基本的操作有所了解。

今天在那主機上又安裝了 jsMath,過程非常順利。不過我沒有注意到 jsMath 預設是不會轉換以單個錢字號括起來的數學式子,害我瞎忙了好一陣子。

修改預設值的方法是到 /jsMath/easy/load.jsprocessSingleDollarsfixEscapedDollars 改為 1 就可以了。

在 Joomla 中加入 jsMath 只需要在選用的佈景主題內「修改 HTML」,在 HEAD 的後面加上

<script src="/jsMath/easy/load.js"></script>

不過,由於 jsMath 過於龐大(有子目錄),所以無法放在 Google Page 上。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安裝 GNU octave for Windows

上星期五在 Windows XP 上安裝了 GNU octave,Windows 的版本可以在 http://octave.sourceforge.net/ 下載。 安裝好後發現除了 octave 主程式之外,還附帶了 gnuplot 和文字編輯器 SciTE 這兩個軟體。不過這個附帶的編輯器必須將編碼設為 UTF8 時,才能正常顯示中文,有一點小麻煩。

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申請了一個免費的遠端主機 (free Web host)

前天買了一本「Joomla 架站 123」,裡面有提到如何申請免費的遠端主機。考慮了一下,決定申請一個,也順利的申請到了,網址為 jeangjs.byethost13.com。計畫在這個網站上放 Joomla 及個人網頁並且內嵌 JsMath。

螢幕花了

昨天早上兩個小朋友起得很早,溜到我的書房。哥哥拿著標籤貼紙往螢幕猛貼,弟弟拿著白板筆在螢幕上作畫。兩個小朋友玩的不亦樂乎,至於我的電腦螢幕就慘不忍睹了。還好,螢幕前面的那塊透明的保謢膜還沒拿掉,再換一片就可以了,哦是兩片,有兩個螢幕。

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在網頁中使用 LaTeX 方程式

昨天整理資料時,看到之前從網路上印下來的一篇文章 LaTeX Equations and Graphics in PHP。這是兩年前的文章,不知道近來是否有沒有新的進展,於是就上網搜尋 latex php 的關鍵字,發現 PmWiki 這個專案。其中 LinuxTeX 可以將 LaTeX 方程式轉為圖片內嵌到網頁中,特色是支援 reference,支援 pmatrix 這類的數學環境,可以改變字型大小及顏色。不過這是專為 PmWiki 設計的。目前還沒計畫安裝 PmWiki。

另外,在 LinuxTeX 這個網頁中,有提到 jsMath 這個用 JavaScript 寫的專案,看起來似乎不錯。還有提供字型,找個時間看看能不能用在這個網頁上。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使用 blogging tools

在第 4 期的 full circle 雜誌上看到 Blogging Tools 的報導,覺得蠻有趣的,於是安裝了其中二個 gnome-blog 和 drivel。不過 drivel 無法登入,gnome-blog 可以登入但是上傳後發現原本的標題變成一般的內文,而且也沒有「標籤」這個選項。

利用 gnome-blog 軟體寫 blog

這是使用 gnome-blog 來寫 blog,試試看。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Luatex

今天早上看了一下 MikTeX Developer Post,發現有人問到什麼時候要將 Luatex 包進 MikTeX。 Luatex 是什麼東西?怎麼從前都沒聽過。後來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這是 2005 年就開始的專案。

LuatexpdfTeX 的延伸版本,內嵌一個名為 Lua 的程式語言。

稍微看了一下 Luatex 的說明文件,發現這個專案搞的很大,也很複雜。現在有幾個特點:支援 unicode, 直接使用 Opentype 或 Truetype 的字型檔等等(其實還有很多,不過我只對中文部分特別注意),而內嵌程式語言讓 Luatex 和 XeTeX 有些不同。

Luatex 現在還只是 beta 版,距離 2008 推出正式版還有一段時間。到時應該就會有人寫出可以簡單使用 Luatex 的套件包了。據說,下一個版本的 ConTeXt 將會使用 Luatex 做為內建引擊。到時我可能就會好好的學習使用 ConTeXt 了。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舊的 blog 搬移完畢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將多個 Blogger.com 的 blog 合成一個,有一些累了。

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

部落格大調整

經過一天的思考,覺得管理太多的部落格挺麻煩的,而且沒什麼成就感 (文章數太少了),所以決定將所有的部落格合而為一。

不過,實際做的時候才發現這也是一件麻煩的事。Blogger.com 沒有一個便利的工具或方法來做這件事。只好一篇篇慢慢的貼,真得很煩。

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

Adobe Reader 8 for Linux

從論壇看到的消息。Adobe Reader 8 已經有 Linux 的版本了。目前還沒有中文版本,所以要下載最新的版本要選擇英文的網頁才可以。例如這個下載網頁。另外,官方網站也提供了 .deb 的安裝檔案。看來應該是 Ubuntu 的關係。

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

用 VirtualBox 安裝 Debian GNU/kFreeBSD

第一次接觸 FreeBSD 應該是十年多前的事了。那時安裝完後,用了一陣子感覺除了安裝略有不同之外,其它方面和使用 Linux 是一樣的。就回到熟悉的 Linux 環境了。果然還是習慣第一次接觸到的東西。話說回來,我接觸到的第一個視窗系統是 IBM 和 Sun。

最近虛擬機器 (VM) 蠻流行的,所以就在學校研究室的公用電腦用虛擬機器安裝自己熟悉的作業系統。最近對 Ubuntu 有些許的反感,不是因為不好用,而是因為太好用了。很多東西就是自動設定好,時間一久,一些簡單的設定都忘了要到哪裡去改了。讓我對於 Linux 有了些微的疏離感。於是我在選擇虛擬機器上的作業系統,就不再考慮 Ubuntu 了。在 Linux 的選擇上,我還是偏好 Debian base 的 distro。不過除了 Debian, Ubuntu 之外,其它 Debian base 的 distro 都是專注於使用 KDE 的視窗環境。所以我最後只考慮 Debian。

之前已經有使用六、七年的 Debian 經驗,對於 Debian 不算陌生。Debian 是一個很大的計畫,包含不同的平台,也包含其它的作業系統 Hurd, NetBSD, FreeBSD。其中 Hurd 是我最想安裝的作業系統,可是都過了那麼久的時間安裝的方式一點都沒變,要先安裝 Debian GNU/Linux 再把其中一個磁區給 Hurd (直接解壓縮),接下來還有一大堆的設定。實在是很麻煩,提不起勁來安裝。而且到目前為止,Hurd 還不是一個成熟的作業系統,和六年前好像沒有多大的差別 (其實是不懂啦)。

而 Debian GNU/kFreeBSD 看起來進步了許多。有自己的安裝程式 (其實是使用原來 FreeBSD 的安裝程式),而且套件也蠻多的了,雖然還不成熟,但是已經可以處理一些工作了。所以就選擇安裝 Debian GNU/kFreeBSD。參考簡易安裝文件,很快就將最基本的系統裝好了。不過這時還無法上網。真是糟糕,忘了怎麼設定網路,查了一下 Wiki 才記起來,直接修改 /etc/network/interfaces 就可以了。但是問題又來了,沒有 vi 要如何改呢,還好 nano 不是很難上手。雖然 FAQ 還不多,基本上可以讓系統正常運作。目前安裝好 X Windows 了,視窗環境選擇 XFCE (GNOME 還不太完整)。不過網頁瀏覽器還沒安裝。

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新主機板的網路卡問題

換了主機板之後,一切都運作正常。但是今天突然發生了一個意外。

早上起床後,將電腦打開,看了一下郵件之後便下樓 (沒有將電腦關機)。過了一陣子老婆抱著小兒子 (1 歲) 下樓,大兒子 (3 歲) 過了一會才下樓。老婆只是簡單的說:「你的兩個兒子跑到你的書房去玩。把櫃子裡的東西都搬出來了。」我聽了之後,想說這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也沒很在意。過了快 30 分鐘後,我才回到我的書房,果然房間非常的凌亂。正在收拾的時候,突然驚覺為何房間內如此安靜。走到電腦旁才知道原來是大兒子把延長線上所有亮燈的開關全關了。實在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習慣,只是在某些時候會讓人哭笑不得。

電腦偶而一兩次沒有正常關機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重新開機,只是硬碟檢查時會跑出一堆訊息。開機後,發現網路不通,錯誤訊息為沒有網路線連接。開始檢查

  1. 網路線是否連接?沒問題。網路:不通
  2. 重開中華電信的小烏龜和 IP 分享器。網路:不通
  3. 重跑 network: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網路:一樣不通
  4. 檢查 IP 分享器的燈號,連接這台電腦的連接埠只亮一個燈,連接另一台電腦的連接埠是亮兩個燈。看來找到問題的所在了。換了連接埠還是只亮一個燈。真是怪了
突然想到之前在網路上有看過有人說他第一次使用 Ubuntu 的 LiveCD 可以連上網路,但是以後就都不行了。其他人回應是微軟搞的鬼,微軟的 OS 會在關機的時候塞一些東西在網卡內,讓別的 OS 無法使用,解決方法就是把電源切掉,等過了一段時間後開機就可使用網卡了。

所以就將機器關機,電源關掉。過了一分鐘後開機,果然在開機時就看到 IP 分享器連接埠的燈號兩個都亮了,網路正常了。這台機器只有一個 Ubuntu 系統,所以這次事件和微軟是無關的。看來技嘉的板子無法自行清除殘留在網卡內的資料。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桌機更換主機板及 CPU

今天終於出太陽了,將那台不能開機的桌機抱到電腦店,請店員幫我檢測一下。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記憶體壞了,拔掉那條壞掉的記憶體就可以開機了。之裡稍微猶豫了一下,到底還要不要換掉 CPU。

經過短暫的天人交戰之後,還是決定更換掉。主要的原因是 CPU 的溫度太高了,動不動就破百了。而且當溫度過高時,風扇就會狂轉,音量大概超過了 90 分貝,有點受不了了。

在出門前,心中已經有一個腹案:主機板選 P5VD2-VM, CPU 選 Dual-core Pentium E2160 1.8G,其它部分用舊的就可以了。這樣大約 6,000 元就成了。不過,現在情況有變,因為記憶體壞了一支,只剩一支 512Mb 的 DDR2-533 記憶體。依照我使用電腦的習性,記憶體沒有超過 1G 實在不符合我的作風。因此最後的決定就是再增購記憶體,舊的記憶體就拿來送人做公關好了。

最後拍板定案,主機板是 GA-P35-DS3L, CPU 是 Core 2 Duo-E4400 2.0G,而記憶體是一支 DDR2-800 1G(改天再買個一支來裝)。含組裝費用大約是 9,500 元。傍晚將機器抱回來,不用更改任何設定就能正常啟動, X 正常,網路正常(曾經讓我有些擔心,因為網路上曾有人反應 P35 的板子,網路卡的支援有些問題),音效正常(一開始忘了打開啦叭,還以為音效沒有支援)。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安靜多了,現在只聽到電風扇在運轉的聲音。

附記: 其實之前有人建議我可以將記憶體拔下來自行檢測一下,不過我心中非常強烈希望藉著這一次的機會把 CPU 換掉,所以就沒有去作任何檢測。

數學 能力? (1)

上週兩位國小的學童以心算挑戰三位財管博士。三位博士以計算機迎戰。沒有任何的意外,比賽的結果是兩位國小的學童獲勝。讓我比較感到有趣的是,賽後有記者訪問三位博士的感想,其中有一位博士的回答居然是「看來還要再加強數學能力」。

數學能力究竟是什麼?從上述的例子來看,社會大眾對數學能力的認知是不太精確的。一般大眾認為數學能力只是單純的計算能力。這或許是因為一般大眾在高中或甚到在國中畢業後就不再接觸數學有關。而事實上在上大學之前,我們的數學教育確實著重在計算能力的養成。

說到計算不外乎是加、減、乘、除和開 `n` 次方。我想只要慢慢地計算或藉由適當工具的輔助 (如電腦、計算機、算盤等) 總是能求出答案的。若數學能力就只是計算能力,那我們何不在國小就開始教授計算機該如何使用就可以了。

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

整理微積分筆記

整個暑假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整理微積分筆記。大概只弄好三分之一,進度緩慢呀。整份文件是用 LaTeX 打的,最麻煩的部分應該是繪圖的部分,繪圖部分我是選用 Tikz 套件,而不用其它的繪圖軟體或工具。Tikz 這個套件提供了類似 picture 的環境,使用起來蠻直覺的,但就是有點煩。最好是先畫個草圖,將所有座標都標出來。一個複雜一點的圖常常花了我一個上午的時間,真得很難想像屆時畫定積分的圖要花多久的時間。

嗯~到時整理好的時間,也許可以出版。哈哈!

2007年8月17日 星期五

中華電信 MOD 機上盒(2)

今天開啟 MOD 機上盒發現它居然在更新系統,看來中華電信對這個 MOD 的態度還蠻用心的。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桌機掛掉了

今天早上打開機器,沒有幾分鐘滑鼠就無法操作,而鍵盤除了「NumLock」其它二個燈號也一閃一閃地。看來應該是當掉了。可是從前當掉也沒發生鍵盤燈號一直閃的情況,真是奇怪。

算了不管它,直接按下重新啟動的按鈕,沒有看到熟悉的開機畫面,突然從啦叭傳來一個女聲 "It's failed for the PC problem" ,嚇了我一跳,還以為發生靈異事件了。重開了很多次才確定機器掛掉了,猜測可能是 CPU 或主機板壞了。這台桌機一直以來都有溫度過高的問題,所以用了三年就壞了也是正常。唉!又要花錢了。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XeTeX 初探

XeTeX 這個一個命令列工具,就像是標準的 TeX 和 pdfTeX 一樣。它的特色是可以直接使用安裝於作業系統上的 ttf 字型。不需要先製作 tfm 及 Type1 字型。可省去一些設定上的問題。

原先只有 MacOS X 的版本,現在已經有 Linux 和 Windows 的版本了。下面是 XeTeX 的文件 (for LaTeX 語法)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fontspec}
\setromanfont{AR PL ZenKai Uni} % 文鼎PL中楷Uni
\setmonofont{Courier New} % 等寬字型
\XeTeXlinebreaklocale "zh" % 中文斷行
\XeTeXlinebreakskip = 0pt plus 1pt

\begin{document}

  有中文真好。

\end{document}
存檔後(例如 test-xetex.tex),再使用
xelatex test-xetex.tex
就能產生 pdf 檔了。

XeTeX 預設的輸出格式是 pdf 檔。當然,經過命令列中的一些參數設定可以更改輸出格式為 xdv (dvi 的一種),然後再使用 xdvipdfmx 這個指令將 xdv 檔轉為 pdf 檔。這種需要二次轉換的方式,一般都用在文件中含有 ps 檔的時候,直接轉 pdf 會有問題。

另外,要知道有哪些字型可以使用,只有執行

fc-list
就可以了。

使用後的一點小感想:直接使用 ttf 字型是很方便,但是好像還不能做到分別指定中文字型和英文字型 (可能是我還沒有找到相關的設定),這樣編排中、英文混雜的文件會很辛苦。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升級到 7.10 (1)

一時心血來潮,就將比較少用到的那台機器升級到 7.10。升級後一切都還算正常,除了 gcin 不能安裝之外。另外,有一個小插曲,就是使用 scim 卻忘了安裝輸入表格,害我怎麼按 Ctrl+Space 都沒有反應。

系統的選單改變蠻大的,字型、桌面特效、…都整合到外觀的選項。內建的桌面特效還是可以跑。

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使用 Emacs 編輯 (X)Html 網頁

對 (X)Html 興趣是接觸到 Blogger 之後的事。有試過其它專門的編輯器,但不是太複雜,就是太簡單。也許是習慣了 Emacs 這種精簡卻功能強大的編輯器,對於其它的編輯器有點難以適應。

剛開始時安裝了 psgml 來搭配 emacs 使用,但是總是無法調到我想要的樣子。所以就放棄了,改用別的套件。在網路上搜尋了 emacs html mode 的關鍵詞,發現 html-helper-mode 是出現最多的。於是下指令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html-helper-mode
後,開啟 emacs。編輯新的 html 檔,就有一些預設的東西出現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html4/loose.dtd">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title></title>
</head>

<body>
<h1></h1>


<hr>
<address></address>
<!-- hhmts start -->Last modified: Thu Jun 21 17:48:08 CST 2007 <!-- hhmts end -->
</body> </html>
看起來還不錯,可是我喜歡使用 XHtml 1.1 的規格。看了一些說明文件和原始碼,在 $HOME/.emacs 這個檔案中加入
(setq html-helper-htmldtd-version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n<!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1//EN\" \"http://www.w3.org/TR/xhtml11/DTD/xhtml11.dtd\">\n ")
(setq html-helper-build-new-buffer t)
(setq html-helper-new-buffer-template
  '(html-helper-htmldtd-version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lang=\"en\">\n<head>\n"
    "<title>" p "</title>\n</head>\n\n"
    "<body>\n"
    "<h1>" p "</h1>\n\n"
    p
    "\n\n<hr/>\n"
    "<address>" html-helper-address-string "</address>\n"
    html-helper-timestamp-start
    html-helper-timestamp-end
    "\n</body> </html>\n"))
就可以了。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筆電變成存錢筒了

今天在使用筆電時,突然想到試試內建的讀卡機。於是拿起相機的記憶卡準備插上。左瞧右看,好像讀卡機的外觀有點怪異,好像有東西在裡面。

什麼!!!怎麼會有東西在裡面。仔細一看,居然是一個五元硬幣,再仔細一看讀卡機被推入有 3mm 之多。找夾子夾出的過程中,自己又不小心將讀卡機推入一些。歷經困難終於將一個五元硬幣夾出。希望對其它的部分沒有影響才好。

夾出一個硬幣之後,還是覺得不對,好像還有一個硬幣在裡面。果然又夾出了一個五元硬幣。

看來應該是我那個寶貝大兒子 (今年三歲) 的傑作,只是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何時弄的。再開機,好像都還正常。再觀察看看。

DPI 的設定

DPI 的設定會影響到字型的大小,這對使用 OpenOffice.org 這類所見即所得的排版軟體會有關係。據我的了解 DPI 是指一英吋的長度內會有多少的像素,而一個像素可以看做一個亮點。對於傳統的映像管螢幕,同一個解析度但是不同的顯示範圍,就會造成 DPI 的值不一樣,所以同樣大小的字在 DPI 高的環境中會比較小,而在 DPI 低的環境中會比較大。所以就要有一個機制將這個情形調整回來。

不過這種情況就有稍微的不同,顯示範圍是固定的。例如我的 CMV 945D 的可顯示範圍是 376mm x 301mm,在解析度為 1280x1024 的情形下,如果我要使 DPI 為 96 的話,我必須設定顯示範圍為 336mm x 252 mm。如果我又按了自動調整的按鈕,那麼顯示範圍又會變成 376mm x 301mm,這時實際的 DPI 是 86。

一般來說, X server 會自行判斷 DPI 值,可使用下列的指令確認

xdpyinfo | grep -B1 dot
在我的機器上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雙螢幕)
dimensions:    2560x1024 pixels (765x302 millimeters)
  resolution:    85x86 dots per inch
如果是 17 吋的螢幕, 1280x1024 解析度的 DPI 是 96。公式是 解析度×25.4÷顯示範圍,以 CMV 945D 為例
1280×25.4÷376=86.46
1024×25.4÷301=86.41

Gnome 預設的 dpi 為 96,但是我的是 86,所以必須要調整一下字型的大小才會一比一的顯示。調整方法

主選單 → 系統 → 偏好設定 → 字型 → 詳細設定(E)...
將解析度 (dpi) 調為 86 就可以了。

另外,我那台筆電的 DPI 為 125。調整後,對照二台相同尺寸的字型,看起來是差不多。未調整前筆電的字型看來很小。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繪圖套件 TikZ 和 PGF

說到 TikZ 和 PGF 這二個繪圖套件,它們的作者就是開發 beamer 的那位 Till Tantau。剛接觸 beamer 的時候,稍微有瞄了一下覺得 PGF 是一個蠻不錯的繪圖工具,語法比原先 LeTeX 內建的環境 picture 要來得豐富許多。而且還有一個原因 PGF 是專為 beamer 設計的。只是對我來說一直沒有繪圖上的需求,所以就不太注意。後來大約在 2005 年左右, Tantau 推出一個進階的版本,那就是 TikZ。看了一下使用手冊,覺得不錯就將它印出來。那時就告訴自己說:如果將來有機會一定要使用 TikZ 這個套件來繪圖。

最近在整理微積分的筆記,需要大量的圖形。於是就趁這個機會學一下 TikZ 的語法。將心得整理一下。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座標的表示方法,有直角座標表示法和極座標表示法。沒錯,TikZ 支援這二種座標表示法。直角座標表示

(x,y)
極座標表示
(角度:半徑)
注意,直角座標表示法長度單位可加也可不加,但要加就二個位置都要加,不加的話二個位置都不要加(不加的時候,預設值為公分)。而極座標表示時,半徑的單位一定要加。所以正確的表示法如下:
(1,5), (1cm,5cm), (1mm, 5pt), (30:1cm)
接下來畫直線(從 (0,0) 到 (2,5) 的直線)
\begin{tikzpicture}
  \draw (0,0) -- (2,5);
\end{tikzpicture}
最讓我覺得神奇的地方,是座標還有另一種表示法,那就是取二條直線的交點。例如
(intersection of 0,0--30:1cm and 1,0--1,1)
你會發現這不是線段的交集,而是取直線的交集。接著是畫圓形
\draw 圓心 circle (半徑);
同樣,半徑要有長度單位。畫弧形
\draw 起點 arc 終點;
畫格線(預設每一公分畫一條水平線和垂直線)
\draw 左下點 grid 右上點;
也可以改變成每 0.5 公分畫一條水平線和垂直線
\draw[step=0.5cm] (-1.4,-1.4) grid (1.4,1.4);

最後,TikZ 還能夠畫函數的圖形。例如

\begin{tikzpicture}[domain=0:4]
  \draw plot[id=x] function{x};
\end{tikzpicture}
說明一下,每一個函數要有唯一的 id。這個指令會呼叫外部程式 GNUPLOT, id 是用來存檔案用的。如果你的檔案為 test.tex,那麼函數的部分將會存在 test.x.gnuplot 這個檔案,再使用 GNUPLOT 執行。將結果存為 test.x.table 這個檔案。然後再匯入資料。

一般, TeX 系統會關閉執行外部程式的功能,所以只會產生 test.x.gnuplot 這個檔案,而不會產生 test.x.table。可以下選項

--shell-escape 或 --enable-write18
例如
pdflatex --shell-escape test.tex
當然也可更改 texmf.cnf 的設定,將
shell-escape=f
改為
shell-escape=t

就不用使用額外的選項了。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繪圖軟體 --- The Ipe extensible drawing editor

Ipe 是一個繪圖軟體,和其它的繪圖軟體最大的不同處,是文字的處理是使用 LaTeX。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將數學式子放上去。另一個不同處就是圖檔只能存為 .pdf, .ps, 或 .xml。

現在的版本為 7.0.0,不過還未釋出。官網上寫說要等到九月。上一個版本是 6.0pre28。非常有趣,6.0 還沒正式推出,就要推 7.0 版了。看來會是一個大改版。另外,官網上也說 6.0 這個版本無法使用 1.40 版的 pdflatex 來產生 PDF 的輸出,而很不幸的是, MikTeX 2.6 和 TeXLive 2007 都包含這個版本的 pdflatex。

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製作 CJK LaTeX 的中文字型

之前在李果正先生的部落格上看到製作 CJK LaTeX 中文字型的新方法(替 LaTeX CJK 新增字型新宋、新中楷(New Sung/New Kai)Type 1 字型 1.4.2 釋出)。李先生也提供了一個 shell script: mkt1.sh 方便其他人使用。可惜李先生使用的版本和我的不太相同,所以我必須自己修改。

先看原版本執行的結果

jeangjs@jeangjs-desktop:~/Desktop$ sh mkt1.sh 
tail: Warning: "+number" syntax is deprecated, please use "-n +number"
tar:無效的選項 ─ y
請嘗試‘tar --help’或‘tar --usage’來獲取更多資訊。
使用 lv 來看這個檔案,找到 tail 這一行
# cat mkcjkt1.sh# cat mkcjkt1.sh toolsdata.tar.bz2 > mkt1.sh
tail +174 $0 > toolsdata.tar.bz2 && tar -yxf toolsdata.tar.bz2
原來李先生將 mkcjkt1.sh 和 toolsdata.tar.bz2 合成一個檔案,所以開始執行 mkt1.sh 時要先將這二個檔案分開。不過我的 tail 必須要加上 -n 這個參數才行,而且 tar 不支援 bz2 這種壓縮檔。只好手動一下
tail -n +174 mkt1.sh > toolsdata.tar.bz2
bunzip2 toolsdata.tar.bz2
tar xvf toolsdata.tar
再使用編輯器,將 mkt1.sh 第 174 行以後的內容刪掉,再將和 rm_toolsdata 相關的程式碼刪除 (原來的 mkt1.sh 執行完後,會將 toolsdata.tar.bz2 和其它相關的檔案砍掉),然後另存新檔為 mkcjkt1.sh。另外,還要下載 aglfn13.txt

接著將要轉換的字型檔放到相同的目錄下。

sh mkcjkt1.sh myxxx xxx.ttf
快的話,只要一小時就能完成了。慢的話,可能要五、六個小時。完成後將製作出來的字型檔放到相對應的目錄。按照我之前提到的方法設定完成就可以了。

因為我有很多很多機器要管理,所以我弄一個目錄 texmf,把這些字型放到這個目錄後,再壓縮起來。拿到別台機器解壓縮就可以了。

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Toshiba Protege M500 (3)---Touchpad 之調校

自從換了筆電 (Toshiba Protege M500) 後,對於觸控板的使用實在是不習慣。沒關係買一個 USB 滑鼠來接就可以了。但是打字的時候,就得小心謹慎。不過還是常常發生大姆指去碰到觸控板,字就不知道跳到哪裡去了。

也曾經使用外接 USB 鍵盤來改善這種情形,卻發現滑鼠的操控變得非常奇怪,或者是整個 X 視窗當掉,另外就是鍵盤在攜帶上非常的不方便。前一陣子,在網路上看到可以將觸控板調整為在打字的時候沒有作用。一直到昨天才有時間來作設定。

首先,安裝套件 qsynaptics

sudo apt-get install qsynaptics
再來就是修改 /etc/X11/xorg.cong 這個設定檔。原先的設定已經有
Section "InputDevice"
Identifier "Synaptics Touchpad"
...
...
所以只要在這一段加上
Option "SHMConfig" "on"
然後,再到
Section "ServerLayout"
...
...
InputDevice "Synaptics Touchpad"
...
改為
InputDevice "Synaptics Touchpad" "AlwaysCore"
最後,重新啟動 X 視窗。執行 qsynaptics 就可以設定了。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IP 分享器莫名重設

早上在家中使用網路,突然無法上網。還沒遇過這種情形,所以先重開中華電信和 IP 分享器,發覺還是一樣。接下來重跑 network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顯示出的訊息為
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 DHCP Client V3.0.4
Copyright 2004-2006 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info, please visit http://www.isc.org/sw/dhcp/

Listening on LPF/eth1/00:11:2f:46:5d:cf
Sending on   LPF/eth1/00:11:2f:46:5d:cf
Sending on   Socket/fallback
DHCPDISCOVER on eth1 to 255.255.255.255 port 67 interval 8
DHCPDISCOVER on eth1 to 255.255.255.255 port 67 interval 16
DHCPDISCOVER on eth1 to 255.255.255.255 port 67 interval 7
No DHCPOFFERS received.
No working leases in persistent database - sleeping.
看來應該是 IP 分享器的問題。翻出記錄的密碼,試著進入分享器的設定網頁,卻一直無法進入,看來是密碼不對。非常地奇怪,自從買來設定好了之後,就再也沒進過這個設定網頁了。突然想到不輸入密碼試試看,果然進入了。看來是 IP 分享器自己重設了,真得是很奇怪,難道是機器快要壞了嗎。

重新將設定填好,順便更新軔體。再觀察看看吧。

中華電信的 MOD 機上盒

昨天中華電信的工程人員來家中安裝 MOD 機上盒。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設定的過程中,居然顯示

OS Linux 2.6.*.*
看來 Linux 的內崁應用正逐漸地增加中。

題外話:中華電信還有很多網頁都是 only for IE,不知什麼時候才會改變。

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讀書(2)

上個月說到要訂一個讀書的計畫。到目前為止,毫無進展。也可以說,完全忘記有這一回事了。說真的,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訂定一個可行的方法。

我想應該要先檢查究竟有多少書。第一步就是先列書單,分為數理類、英文類、電腦類和其它等四大類。第二步是找出每天規律的讀書時閰。第三步是如何作到「過目不忘」。

忙碌的高中生

前幾天和幾位高中生聊了一下,發現他們的暑期活動排的真是精彩。有校外的研習營、學校的暑期輔導、還要安排出國遊玩。回想當初,了不起就只有個學校的暑期輔導課程。不像現在這麼多的活動。

心裡有些感概。看到現在的學生那麼地用功,再看看自己。真得有一些汗顏。

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第一次使用 ipod

前幾天買了一台號稱是第五代的 ipod,白色、容量是 30GB。但一直沒時間拆封,一直到昨天才有時間。聽說可以在 Linux 底下管理 ipod ,所以裝了 gtkpod 後就直接將 ipod 的 usb 接頭插入,不過一直都沒有任何反應,只有 ipod 上一直顯示不要移除的訊息。後來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原因,原來第一次使用一定要用 itunes 這個軟體,它會根據你是使用 Windows 或是 Mac 來作硬碟的格式化動作。也就是說剛買回來的 ipod 必須要格式化以後才能使用。

後來只好將 Linux 先關機,再將 usb 接頭拔掉。換到 Windows 的機器上去作設定,之後再放回 Linux 就可以了。

教與學

今天在報紙上看到一份研究報告,說現在大學教授主要還是採用課堂講授的教學法,而學生的反應是這樣的上課法很無趣,且不容易跟上教授的進度。大多數的大學生表示應該要採用互動式的教學法,多一點實驗,多一點以解題為導向的教學。

看到最後一句,我不禁笑了出來。看來理論的東西還是不能讓一般的大學生所接受。我想這是中學教育的悲哀,分數重於一切,而技巧是得分的捷徑。所以中學生學了一大堆的技巧,卻不知何時用。常常會有這種情形發生:之前那個題目可以用這個方法,為什麼這個題目用這個方法卻行不通?不過一般的學生是不會在意為什麼方法行不通,而是哪一個方法才行得通。

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奇怪的訊息

剛剛執行 aptitude 居然出現了不一樣的訊息

sudo aptitude 
哎唷! 得到 SIGSEGV, 垂死中..
程式記憶體區段錯誤 (core dumped)
第一時間讓我覺得是不是中病毒了。後來想想可能是翻譯的人的巧思,還蠻逗趣的。

數學歸納法

早晨整理雜亂的書桌,無意之間翻了一本華羅庚先生所寫的『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裡面有一個章節專門講數學歸納法。我在高中時也學過這個方法,不過好像高中老師用了不到二節課就上完了。華羅庚先生這本書的內容都是從最簡單的開始講起。我想高中生應該都能看懂。

其實數學歸納法的主要精神是如何將所有的正整數描述出來。不可否認地,在現實中我們沒有辦法將所有的正整數一個接著一個地數過。但只要有一些規則,那麼我們就能夠利用推理的方式來和其他人達到共識。

另外,華先生也提醒我們可以利用數學歸納法,來幫助我們思考一些複雜的問題。例如帽子問題中是三個人,那我們可以先考慮二個人的情形,再看看所得到的解是不是放到三個人的情形也能成立。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重新安裝 + 雙螢幕設定

蒐集了很久的資料,昨天晚上終於付諸行動。先將所有的資料備份,然後就重灌了。至於重灌的理由之前已經提到過。安裝的過程中唯一碰到的問題就是 tw.archive.ubuntu.com 這台機器很難連的上去,所以有些語言的套件就無法安裝。

初步安裝完成後,重新啟動,剛開始時一切正常,但是到了 X 視窗啟動後,就出現問題了。一個螢幕顯示 “Out of Range" ,另一個螢幕則是一片漆黑。知道是設定上的問題,不多說直接切換到文字模式。首先,更新套件庫,這一步花了很多時間。接著安裝 nVidia 的驅動程式

sudo apt-get install nvidia-glx-new
sudo nvidia-xconfig
接著直接手動修改 /etc/X11/xorg.conf。先加入垂直和水平頻率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CMC 19"
    Option         "DPMS"
    Option         "HorizSync" "30-82"
    Option         "VertRefresh" "56-76"
EndSection
接著再加入雙螢幕的設定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nVidia Corporation NV43 [GeForce 6600]"
    Driver         "nvidia"
    Option         "TwinView"
    Option         "MetaModes" "1280x1024, 1280x1024; 1152x864, 1152x864; 1024x768, 1024x768"
EndSection
存檔,重新啟動,一切正常。終於可以使用雙螢幕了。

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

安裝 Acrobat Reader 與中文 FontPack

首先根據 Ubuntu 的非官方 Starter Guide 將 sources.list 中的套件庫補齊。這樣就可以直接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acroread
但是這個套件不能顯示那些沒有內嵌中文字型的 pdf 檔。這是因為少了 FontPack 這個部分。要到 Adobe 的官方網站去下載。選擇適當的版本及平台,再選擇要下載正體中文的套件即可。其實其它的語言套件都是一樣的,所以只需要下載一個就可以了。

然後將下載的檔案解開

tar xvfz FontPack708_cht_i386-linux.tar.gz
這時會出現一個 CHTKIT 的目錄,裡面有三個壓縮檔,我們只需要 LANGCHT.TAR 和 LANGCOM.TAR 這兩個壓縮檔。切換到下列的目錄
/usr/lib/Adobe/Acrobat7.0/Resource
再將上述兩個壓縮檔解開就可以了
tar xvf ~/CHTKIT/LANGCHT.TAR
tar xvf ~/CHTKIT/LANGCOM.TAR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Emacs 22.1 released

Emacs 22 終於推出了,GNU 終於確定 Emacs 22 要使用哪一個版本。這個版本有支援 Gtk+,應該是我目前正在使用的版本,可以有好看的字型。看看 Debian 和 Ubuntu 近期是不是會將 Emacs 更新到最新的版本。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讀書(1)

看著書架上的圖書,突然興起該好好唸書的念頭。自從畢業後,就放鬆了許多。很多知識都不記得了。看著從前收集來的書,算一算也花了十幾萬,如果就讓它們靜靜的趟在書架上,實在是有夠浪費。

可是這麼多的書該如何讀呢?看來真得到制定一個讀書計畫,將書架上的書一本一本的讀完。當然要順便將筆記做好,以後才能知道自己要用到的知識該到哪去找。另外,那些佔空間的雜誌,也應該將有用的部分整理出來,然後就可以將雜誌裝箱封存了。書本實在太多了,書架都不夠放了。

這個讀書計畫,說實在還真得沒做過這麼大的,有幾百本書。記得高中做的讀書計畫很簡單,星期一念國文,星期二念數學,星期三念英文,、、、。結果從來就沒有徹底執行計畫,總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主要原因應該是計畫不切實際和沒有正確的讀書方法,最重要的是決心。先研究要怎麼作讀書計畫吧。

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方程式的環境

LaTeX 提供了最基本的方程式環境(就是會將數學式子單獨放在一行的那種),分別是 equation, eqnarray, eqnarray*。 equation 是單行、有編號的數學環境, eqnarray 是多行、有編號的數學環境,而 eqnarray* 是多行、無編號的數學環境。下面有兩個例子

\begin{equation}
  1+2 = 3
\end{equation}

\begin{eqnarray}
  \cos 2 x & = & \cos^2 x - \sin^2 x \\
  & = & 2 \cos^2 x -1 \\
  & = & 1 - 2 \sin^2 x
\end{eqnarray}
要特別說明一下 eqnarray,我們用兩個 & 夾住的二元算子是在方程式中要對齊的地方。但如果我們要對齊的地方不是二元算子的話,那可能會看起來非常地奇怪。

所以,我們要特別介紹由美國數學協會所推出的文件類別 amsart, amsbook, amsproc。在這些文件類別中,關於數學方面的設定是放在 amsmath 的套件中,可單獨使用這個套件。

\usepackage{amsmath}
amsmath 所提供的數學環境主要常用的是 align*, align, gather*, gather。這幾個環境可以放一行的方程式,也可以放二行以上的方程式。align, gather 是有編號的,每一行一個號碼,而 align*, gather* 則是沒有編號。在 align 的數學環境中,方程式是可以隨自己的意思對齊方程式,對齊的方法就是使用 & 。注意,在這裡只需要一個 & 就可以了。
\begin{align}
  x^2 + y^2 & = z^2 \\
  x^3 + y^3 & < z^3
\end{align}

在 gather 的數學環境中,每一行都是居中對齊,所以不需要 & 這個符號。

\begin{gather}
  x^2 + y^2 = z^2 \\
  x^3 + y^3 < z^3
\end{gather}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虛擬機器 VirtualBox

自從 Ubuntu 7.04 發佈之後,就常看到 VirtualBox 的討論,讓我以為 VirtualBox 為 Ubuntu 內建的軟體。兩天前,心血來潮想試試看 VirtualBox 的效能如何,卻發現在套件庫中找不到 VirtualBox 。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要自行下載套件,還好有編譯好的套件可供下載。

原本想說在 Ubuntu 上安裝 Windows XP 或 Windows Vista ,所以就去和學校的網管問了一下關於在家中安裝 Windows 的規定。以學校和微軟簽的授權,教職員只能在家中安裝一套 Windows XP 或一套 Windows Vista。如果有二台電腦的話,另一台要自己購買。另外 Vista 的授權就更嚴格了,學校要設置授權認證的伺服器來管理學校內部的電腦,而且每半年要更新授權碼。至於在家中的電腦,學校只購買一百多個單獨的授權碼提供給教職員在家使用。

聽了這些規定後,我就不想使用 VirtualBox 來安裝 XP 或 Vista 了。後來我在學校研究室的電腦 (Windows XP) 上使用 VirtualBox 安裝了 Debian (配置 256MB 的記憶體),執行起來還蠻順的。研究室的電腦是公用的,利用 VirtualBox 就可以跑自己熟悉的作業系統。

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

檔案管理

電腦用的越久,檔案就越多。有時要找從前的檔案,常常不知放到哪裡去了,到最後找不到的機率還是蠻高的。而且有時更新電腦或是重新安裝作業系統時,讓我深深地覺得自己沒有在這方面仔細考慮要如何管理我的電子檔案。

看來自己應該去修一下這方面的課,畢竟這是一門學問:資訊管理。我想應該要使用單獨的一顆硬碟來存放個人檔案。可以使用的電腦有好幾台,不這麼做可能會每台都有檔案,但每台的資料都不太一樣。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桌面特效

Ubuntu 7.04 預裝了 compiz 套件,從網路上得到的訊息是這個套件和 beryl 本來是同一個專案,後來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分道揚鏢。聽說最近又要整合在一起了。

今天將工作場所的那台機器的桌面特效啟用,就直接可以使用 3D 的效果。完全不需要額外的設定,看來 Ubutnu 整合的相當不錯。不過,一開始忘了將桌面個數調整為 4 個,就把將桌面放在正方體的選項打開,雖然一開始還正常,但發現換到別的桌面居然還能在下面的 panel 看到原來的桌面所開啟的視窗,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就按了那個視窗,是可以跳到那個視窗,可是卻不能切換到其它視窗了,而且 gnome-panel 也掛了。只好強迫離開 X 視窗。不過再次登入後,只剩一個桌面。最後將該選項取消後,再將桌面設為 4 個,再重新打開該選項,就完全正常了。

2007年4月28日 星期六

X.org 7.2 無法正常開啟

升級 Ubuntu 到 7.04,之前兩台桌上型的電腦均沒有問題,其中一台有安裝 beryl 也能正常工作。所以最後就剩下筆記型電腦 Portege M500。經過約二個小時的時間終於將系統整個升級到 7.04,結果重新開機之後就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無法進入 X 視窗。這種情形和之前 xorg.conf 設定錯誤的情形是不一樣的,通常 xorg.conf 設定錯誤的話,大約最慢 2 分鐘後就會告訴我們說有錯誤,要不要看錯誤的訊息之類的話。可是這次是一開始出現有色的背景後,就先跳回 tty1 又立刻跳到 X 視窗,然後滑鼠變成一個轉盤不停地轉,接下來就會聽到風扇狂轉的聲音。

明明在 6.10 跑得好好的,怎麼在 7.04 就不行了。查了一些資料將 xorg.conf 改來改去,都沒有變法。後來拿 7.04 的 LiveCD 開看看卻又可以,所以就重灌了。因為 M500 內幾乎沒有什麼個人資料,所以沒做什麼備份。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一個初步的系統,視窗的開啟也沒有問題。仔細地看了一下 xorg.conf 的設定,發現只是多了垂直和水平頻率。其它幾乎都是一樣的。

到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難不成是因為我在之前有更改過 BIOS 的設定。但是還是很奇怪,因為更改 BIOS 的設定是在一個星期前,在更新之前還能夠正常地開啟 X 視窗。

2007年4月26日 星期四

升級到 Ubuntu 7.04

本來想多等一陣時間,但過了一個星期好像沒在網路上看到太多地抱怨,所以就先試著升級其中一台機器,下載套件的速度還算蠻快的。升級過程沒有出現錯誤訊息,看來升級過程很平順。再來就是找些時間將其它的機器升級,對了還有一台需要重新安裝,因為在 emacs-gtk 無法使用 xim 類的輸入法,又找不到在哪裡更改設定(從來都沒有改過設定,但是就是和其它的機器不一樣),所以只好再重新安裝了。

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當機了

今天一大早將機器打開,看了一下影片,沒想到過了約二十分鐘後,整個畫面就停住了。本來只是以為播放器掛掉而已,移動滑鼠按右鍵沒反應,不信邪再按左鍵還是沒反應,這時才想可能是當機了,按按鍵盤沒有任何燈號亮起,確定是掛了。於是將電源關掉,再重新開機。

不過,現在想一想,覺得不該這麼快就將電源關掉,應該要先用別台機器進入這台機器。因為我覺得應該只是 X 掛掉而已。

自從安裝 beryl 之後, X 就不是很穩定,這次比較嚴重。我想可能還是不要用 beryl 好了。

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USB 鍵盤

雖然覺得新買的 Laptop 不錯用,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還不太習慣使用內建的滑鼠,忘了這種裝置叫做什麼,就是那種用手指在一個平面上移來移去的。所以我就買了一個外接滑鼠。不過在打字的時候大拇指常常會去碰到那個板子,就將游標移到別的地方,非常地麻煩。

今天特別去買了一個超薄的 88 鍵鍵盤。接好之後開機還算正常,可是在輸入帳號以後,密碼怎麼按都沒有反應,好像是兩個鍵盤起了衝突。後來試著先不裝 USB 鍵盤,等開機登入後再看看要如何更改 Xorg 的設定。可是用 Google 搜尋了一下沒找到設定的方法,卻發現有人和我有一樣的問題,但是好像沒有回答。無奈之下,只好先插了再說,沒想到居然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這篇文章就是利用外接的鍵盤和內建的鍵盤輪流打出來的,看來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我想還是應該要找出正確的設定會比較好。

桌面、佈景

上個星期看到這篇 Gnome 桌面時裝展,覺得很有趣。不過由於該作者比較偏好 Mac 類的佈景,並沒有打算跟著做。上了 www.gnome-look.org 看看有什麼好看的佈景可以使用。說實在地,到後來有點累了,因為 beryl 和 gtk2 的佈景一直搭不起來。後來覺得 beryl 自帶的佈景也蠻不錯的,選了 Wombat_Gray 之後,本想再找一個適合的 gtk2 佈景,這時突然注意到在 Wombat_Gray 的描述中有提到 Use with PlatinUm, Polycarbonate-0.6,所以就選擇了 Polycarbonate,感覺真得不錯。之前真的是浪費太多時間了。

之前使用黑色系的佈景也不錯,只是上網時有些網站在輸入的欄位會變成黑底黑字,或白底白字都看不出來輸入了什麼。所以還是換成淺色系的會比較好。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Ubuntu 7.04 正式推出了

終於推出新的版本了,不過按照以往的經驗,大約要再等一個月左右。那時候無論是抓檔的時間或是一些相依性的狀況都會比這一、二個星期來的好。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先測試一下數學式子

安裝了 ASCIIMathMLwFallback.js 看看數學式子的效果如何。

`sin^2 theta + cos^2 theta = 1`, `\int_1^2 2x = x^2 |_{x=1}^{x=2} =3`.

更新: 效果似乎不錯,好像比 ASCIIMathML.js 還好。

2007年4月6日 星期五

終於安裝了 Beryl

幾個月前就常聽到這個可以 3D 旋轉桌面的東西,說實在一開始並不知道 Beryl 是一個視窗管理員,也就沒有特別注意。雖然說我的設備是符合要求的,但是還不是很動心。直到幾天前看到《Download!》四月號的介紹,才了解原來 Beryl 是一個 3D 的視窗管理員,這才試著按照雜誌上面所寫的步驟將 Beryl 安裝上去。果然一次就成功了。Beryl Wiki 也有詳細的安裝說明,例如 Install Beryl on Ubuntu。現在支援的顯示卡比較多了,不過設定的方法都不一樣。要視顯示卡而定。我在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 (Toshiba Portege M500) 都安裝成功,一個是看 nVidia 的安裝方法,一個是看 AIGLX 的安裝方法。

安裝好了之後,就是安裝佈景主題: Beryl Emerald theme 我選擇了 Vista-Black 1.1,而 GTK 2.x Theme/style 我選擇了 FC-Fino。感覺還不錯。如果對 Vista 這類佈景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 Vista-Linux 這個網頁。

2007年4月5日 星期四

MikTeX 2.6 Beta 2

剛剛看了 MikTeX 的官方網站,發現該網站居然釋出了 2.6 Beta 的安裝程式。這讓我非常的驚訝。 MikTeX 釋出版本的風格是從不會將 Beta 版提前釋出,而且網頁上也說明現在正式的版本還是 2.5。看了 2.6 的釋出說明後才了解,這一切都是因為 Vista。

所以說,如果是使用 Vista 的作業系統的話,那就要安裝 MikTeX 2.6 以上的版本。目前還用不到 Vista,所以還不想去更新為 2.6。畢竟 Bata 版還不是那麼穩定。

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

想換電腦了

時間過得真快, Ubuntu 7.04 已經於上星期釋出 Beta 版了。大約只要再等一個月就可以進行升級了。前一陣子天氣比較熱,電腦的 CPU 風扇轉速始終維持在最高速,所產生的噪音非常地嚇人。幾乎讓我有總電腦要解體的錯覺,也興起了換電腦的念頭。

如果要換電腦的話,我想這次我會考慮伺服器等級的電腦。就我的認知中,伺服器以耗電較低、產生熱量較少為其特色。雖然效能不是最頂級的,但至少夠穩定。我想這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當初趕時髦,組裝了一台 CPU 為 LGA775 3.2GHz 的電腦,用了一陣子就後悔了。因為 CPU 產生的熱能實在是太驚人了,開機不到三十秒電腦自己偵測到的溫度就已經超過 80 度了。稍微啟動一下程式就聽到風扇狂轉的聲音。我在猜想在這麼高溫的狀態下, CPU 的效能可能發揮不到百分之五十。

其實我也想過安裝水冷系統的可能性,不過看到報導提到水冷系統的缺點讓我有些怕怕。要再想想看。也許直接用工業風扇對著電腦吹也是一個方法。

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

模版:使用 memoir.cls

如果說要寫書或是記筆記的話,我想我的第一個選擇一定會是 memoir.cls 這個文件類別。下面是整理出來一些基本的設定。

\documentclass[a4paper,14pt,openany,oneside]{memoir}

\usepackage{amsthm,amsmath,amsfonts,amscd,amssymb}
\usepackage[all,knot]{xy}

\newtheorem{theorem}{Theorem}[chapter]
\newtheorem{lemma}[theorem]{Lemma}
\newtheorem{proposition}[theorem]{Proposition}
\newtheorem{corollary}[theorem]{Corollary}

\theoremstyle{definition}
\newtheorem{definition}[theorem]{Definition}
\newtheorem{example}[theorem]{Example}
\newtheorem{xca}[theorem]{Exercise}
\newtheorem{assumption}[theorem]{Assumption}
\newtheorem{notation}[theorem]{Notation}

\theoremstyle{remark}
\newtheorem{remark}[theorem]{Remark}


\numberwithin{equation}{chapter}

\newcommand{\cA}{\mathcal{A}}
\newcommand{\cB}{\mathcal{B}}
\newcommand{\cC}{\mathcal{C}}
\newcommand{\cD}{\mathcal{D}}
\newcommand{\cE}{\mathcal{E}}
\newcommand{\cF}{\mathcal{F}}
\newcommand{\cG}{\mathcal{G}}
\newcommand{\cH}{\mathcal{H}}
\newcommand{\cI}{\mathcal{I}}
\newcommand{\cJ}{\mathcal{J}}
\newcommand{\cK}{\mathcal{K}}
\newcommand{\cL}{\mathcal{L}}
\newcommand{\cM}{\mathcal{M}}
\newcommand{\cN}{\mathcal{N}}
\newcommand{\cO}{\mathcal{O}}
\newcommand{\cP}{\mathcal{P}}
\newcommand{\cQ}{\mathcal{Q}}
\newcommand{\cR}{\mathcal{R}}
\newcommand{\cS}{\mathcal{S}}
\newcommand{\cT}{\mathcal{T}}
\newcommand{\cU}{\mathcal{U}}
\newcommand{\cV}{\mathcal{V}}
\newcommand{\cW}{\mathcal{W}}
\newcommand{\cX}{\mathcal{X}}
\newcommand{\cY}{\mathcal{Y}}
\newcommand{\cZ}{\mathcal{Z}}

\newcommand{\fA}{\mathfrak{A}}
\newcommand{\fB}{\mathfrak{B}}
\newcommand{\fC}{\mathfrak{C}}
\newcommand{\fD}{\mathfrak{D}}
\newcommand{\fE}{\mathfrak{E}}
\newcommand{\fF}{\mathfrak{F}}
\newcommand{\fG}{\mathfrak{G}}
\newcommand{\fH}{\mathfrak{H}}
\newcommand{\fI}{\mathfrak{I}}
\newcommand{\fJ}{\mathfrak{J}}
\newcommand{\fK}{\mathfrak{K}}
\newcommand{\fL}{\mathfrak{L}}
\newcommand{\fM}{\mathfrak{M}}
\newcommand{\fN}{\mathfrak{N}}
\newcommand{\fO}{\mathfrak{O}}
\newcommand{\fP}{\mathfrak{P}}
\newcommand{\fQ}{\mathfrak{Q}}
\newcommand{\fR}{\mathfrak{R}}
\newcommand{\fS}{\mathfrak{S}}
\newcommand{\fT}{\mathfrak{T}}
\newcommand{\fU}{\mathfrak{U}}
\newcommand{\fV}{\mathfrak{V}}
\newcommand{\fW}{\mathfrak{W}}
\newcommand{\fX}{\mathfrak{X}}
\newcommand{\fY}{\mathfrak{Y}}
\newcommand{\fZ}{\mathfrak{Z}}

\newcommand{\fa}{\mathfrak{a}}
\newcommand{\fb}{\mathfrak{b}}
\newcommand{\fc}{\mathfrak{c}}
\newcommand{\fd}{\mathfrak{d}}
\newcommand{\fe}{\mathfrak{e}}
\newcommand{\ff}{\mathfrak{f}}
\newcommand{\fg}{\mathfrak{g}}
\newcommand{\fh}{\mathfrak{h}}
% \newcommand{\fi}{\mathfrak{i}} % \fi already defined
\newcommand{\fj}{\mathfrak{j}}
\newcommand{\fk}{\mathfrak{k}}
\newcommand{\fl}{\mathfrak{l}}
\newcommand{\fm}{\mathfrak{m}}
\newcommand{\fn}{\mathfrak{n}}
\newcommand{\fo}{\mathfrak{o}}
\newcommand{\fp}{\mathfrak{p}}
\newcommand{\fq}{\mathfrak{q}}
\newcommand{\fr}{\mathfrak{r}}
\newcommand{\fs}{\mathfrak{s}}
\newcommand{\ft}{\mathfrak{t}}
\newcommand{\fu}{\mathfrak{u}}
\newcommand{\fv}{\mathfrak{v}}
\newcommand{\fw}{\mathfrak{w}}
\newcommand{\fx}{\mathfrak{x}}
\newcommand{\fy}{\mathfrak{y}}
\newcommand{\fz}{\mathfrak{z}}

\newcommand{\Hom}{\operatorname{Hom}}
\newcommand{\sign}{\operatorname{sign}}
\newcommand{\realpart}{\operatorname{Re}}
\newcommand{\supp}{\operatorname{supp}}

\newcommand{\CC}{\mathbb{C}}
\newcommand{\QQ}{\mathbb{Q}}
\newcommand{\RR}{\mathbb{R}}
\newcommand{\ZZ}{\mathbb{Z}}
\newcommand{\FF}{\mathbb{F}}

\newcommand{\BB}{\mathbb{B}}
\newcommand{\EE}{\mathbb{E}}
\newcommand{\NN}{\mathbb{N}}

\begin{document}

\title{Title}
\author{Author1 \and Author2 \andnext Author3}

\begin{titlingpage}
\maketitle{}
\end{titlingpage}

\frontmatter

%\include{introduction}

\tableofcontents{}

\mainmatter

\chapterstyle{companion}

%\part{Banach Manifolds}

%\include{input_sample}

\backmatter

%\include{reference}

%\bibliographystyle{amsplain}
%\bibliography{papers}

% or
% \begin{thebibliography}{99}
% \bibitem{Gut1981} Gutkin, \emph{Espace des jets et calcul des variations en dimension infinie},
%  Publ.\ U.E.R.\ Math.\ Pures Appl.\ IRMA \textbf{3} (1981), no.\ 2, exp.\ no.\ 4, 61 pp.
% \end{thebibliography}
\end{document}

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Firefox 的字型設定 for MathML

firefox 可以直接看 MathML 的網頁,不過字型方面要額外安裝才行。詳細的作法可參考 這裡

下面說說我的安裝心得。在 Windows 和 Mac 系統下是比較簡單的,只需要到 MathML at MIT 下載安裝程式下來執行就可以了。但是在 Linux 底下就比較麻煩一點。在我的 Ubuntu 機器下我試了二種方法。第一種是安裝 latex-xft-fonts

sudo apt-get install latex-xft-fonts
然後,在 Firefox 的網址列上輸入
about:config
按右鍵新增一個字串font.mathfont-family,其內含值為
CMSY10, CMEX10, "Standard Symbols L"
重新開啟 Firefox 就可以了。

第二種方法是到 Mathematica 下載字型,我選擇的是 Mathematica 5.2 Truetype 字型。主要的原因是 Mathematica 4.1 的字型無法在我的環境下解壓縮。接著將下載的字型解壓縮到 ~/.fonts,執行

fc-cache -v
最後,重覆第一種方法的後半段,在 about:config 下將 font.mathfont-family 的值設為
Mathematica1, Mathematica2, Mathematica4, Symbol
不過,由於在 Ubuntu 中並沒有 Symbol 這個字型,所以我們用 Standard Symbols L 這個字型來取代。我在 ~/.fonts.conf 增加下面這一段
<alias>
<family>Symbol</family>
<accept>
<family>Standard Symbols L</family>
</accept>
</alias>
話說回來,在 Windows 下和在 Linux 下所顯示出來的效果還是有些不一樣,而且在 Linux 下有些字型還是無法顯示出來,還需要再調整設定。

2007年3月25日 星期日

一般使用者如何在 Ubuntu/Debian 中安裝中文字型給 LaTeX CJK 使用

之前在 《LaTeX/CJK 中文字型在 Ubuntu 上的設定》 提到管理者該如何為 CJK 這個套件增加中文字型。那如果沒有管理者的權限來進行安裝的話那又該如何做呢?

我們以 CWTTF 的 Type1 字型做例子。首先,在 $HOME 的目錄下建立三個檔案。

mkdir texmf
mkdir .texmf-var
mkdir .texmf-config
切換到 $HOME/texmf
mkdir fonts
cd fonts
mkdir afm enc map tfm type1
再分別進入 afm, enc, map, tfm, type1
mkdir cwttf
接著把檔案分門別類的放到剛建立好的目錄下。這是新增的中文字型放的地方。

切換到 $HOME/.texmf-config

mkdir updmap.d
cd updmap.d
vim 60cwttf.cfg
增加下列幾行
# 60cwttf-cfg

Map cwfsu.map
Map cwfs.map
Map cwhbu.map
Map cwheib.map
Map cwkai.map
Map cwku.map
Map cwming.map
Map cwmu.map
Map cwyen.map
Map cwyu.map
存檔,然後執行
update-updmap
updmap
大功告成。

2007年3月10日 星期六

模版:使用 article.cls

article.cls 是 LaTeX 中最常使用到的文件類別。我常拿來處理一些簡單的文件。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amsmath} % 有我最喜歡的數學環境: align, align*

\begin{document}
  \title{}  % 加入標題
  \author{} % 加入你的名字
  \date{} % 加入日期像 Jan 1, 2007 或 \today
  \maketitle

%  \begin{abstract}                 % 如果需要加入摘要,將 % 移除
%    add the abstract of this paper
%  \end{abstract}

  \section{}  % article.cls 只提供 \part, \section, \subsection,
             % \subsubsection, \paragraph, \subparagraph

\end{document}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Toshiba Protege M500 (2)---螢幕解析度之設定

之前在 M500 上剛安裝好 Ubuntu 6.10 之後,一直無法使用 1280x800 的解析度。昨天在 X11 設定 中,看到了解決方法:在 Monitor 的設定中加入

ModeLine "1280x800" 68.9 1280 1296 1344 1408 800 801 804 816
就可以使用 1280x800 的解析度了。

回想在那個需要手動設定 xorg.conf 的年代中,這個設定可說是非常稀鬆平常的。隨著 Linux 的進步,很多設定都能自動完成,自然就容易將這類的設定給遺忘了。不過,現在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搞這些設定了。

2007年2月22日 星期四

Toshiba Protege M500

過年前買了一台筆記型電腦 (Toshiba Protege M500),在除夕那天將 Ubuntu 安裝上去,安裝的過程相當順利,常使用的裝置都能正常使用。為了配合無線網卡的使用,我安裝了 network-manager-gnome。就能夠輕輕鬆鬆的使用無線網路。之前買無線網卡時,不知要安裝這個套件,結果不能順利連上有加密的無線網路。

這台筆記型電腦我相當地滿意,只有一個問題現在還無法解決。那就是螢幕解析度的問題。這個寬螢幕的解析度可到 1280x800,且 \etc\X11\xorg.conf 的設定也是 1280x800 ,但是啟動 X 視窗後只有 1024x746 的可視範圍,桌面是 1280x800 的大小。可能有一些參數要指定,在網路上搜尋了很久都沒有看到相同的機種。而其它機種的方法試過都無效,看來只能問 Toshiba 這間公司了。

2007年2月3日 星期六

試用 Firefox 3.0 alpha

今天到 這裡 下載了 Firefox 3.0 alpha 回來看看。看起來似乎沒有差別。不過,在這個 Blogger 的編輯視窗中發現有些字會疊在一起,在「此文章的標籤」下方,「、秋季」和「顯示全部」這幾個字是重疊的。

感覺上,大多數的網頁總是對 IE 的支援度比較高,除非是和自由軟體相關的網站。不過使用測試版本來就不能要求太多,畢竟還有太多的 Bug 還未被發現。另一件事就是剛剛不小心按到了 Ctrl B,居然就無法輸入任何字了。真是很神奇。

2007年1月29日 星期一

The definition of a metric space

A metric on a set $X$ is a real-valued function $d$ on $X \times X$ that has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1. $d(x, y) \geq 0$, $x, y \in X$,
  2. $d(x, y) = 0$ if and only if $x = y$,
  3. $d (x, y) = d(y, x)$, $x, y in X$,
  4. $d (x, z) \leq d (x, y) + d (y, z)$, $x, y, z \in X$. (triangle inequality)

A metric space $(X, d)$ is a set $X$ equipped with a metric $d$ on $X$.

2007年1月26日 星期五

nxHTML mode on Emacs

其實一直想使用 Emacs 來編輯 (X)html 的檔案,之前有研究過 PSGML,覺得每次都要先自行輸入 DOCTYPE 的資料後才能開始使用,有點麻煩。前幾天將 Windows 上的 EmacsW32 更新時,發現該網頁提到說基於某些原因他們將 nxml 和 nxHTML 加入 EamcsW32 之中,成為預設的套件。但是相關的設定要手動設定後,才能使用 nxHTML mode 來編輯 (X)html 的檔案(副檔名為 .html)。其設定為在 .emacs 中加入

(load "c:/Program Files/Emacs/EmacsW32/nxml/autostart.el")
完成後試用了一下,在沒有參考使用手冊的情況下,慢慢摸索,勉強可以了解該如何使用 nxHTML 來編輯,感覺上還是要非常頻繁的使用滑鼠,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打字的速度就不會太快了。也許多利用一些快速鍵能夠改變這種情況。

由於已經熟悉 AucTeX 的操作,總是會拿 AucTeX 的操作方式跟其它的操作方式做比較。所以每次都會覺得其它的模式不好用,但是否真得不好用,那就要用時間來決定了。

2007年1月21日 星期日

XftGnuEmacs on Ubuntu

昨天心血來潮,用 Google 查了一下 emacs fonts,結果出現了很有趣的資料。在 Kanru's 探險日誌中,Emacs 使用 Xft 提到 Emacs 可以使用 Xft 的字型,能夠讓字型變得較好看。 Emacs 雖然功能很強大,但是在字型的表現上一直覺得不夠美觀。因為 Emacs 一直都是使用 bitmap 的字型,而中文字型中只有 16 pt 和 24 pt 兩種尺寸,對於小尺寸的螢幕 16 pt 的字型可能都會太大了,更不要說是 24 pt 了。

雖然個人覺得 bitmap 的字型不怎麼合意,但也有人認為 bitmap 的字型才是最佳的選擇。好像有點離題了。回歸正題,按照 Kanru 所說 Emacs 23 將可能採用 emacs-unicode-2 這個分支,不過 Emacs 22 好像一直沒有釋出, Debian 和 Ubuntu 官方所收錄的 emacs-snapshot 是所謂 Emacs 22 CVS,但是並不是 emacs-unicode-2 這個 CVS 分支。

找了很多資料,都只有提到該如何編譯 emacs-unicode-2,如 EmacsWiki: XftGnuEmacs。本來已經決定移除 emacs-snapshot-gtk 和 emacs21 這兩個套件了,自己來編譯 emacs-unicode-2。後來覺得還是再找找,終於讓我找到了 Alexandre Vassalotti 的 blog。他將 XftGnuEmacs 預先編譯好了 Ubuntu 的套件。只要在 /etc/apt/source.list 中加入

deb http://debs.peadrop.com edgy backports
deb-src http://debs.peadrop.com edgy backports
然後執行
sudo aptitude update
sudo aptitude install emacs-snapshot-gtk

最後要再弄一些設定,在 ~/.Xresources 中增加

Emacs.FontBackend: xft
Emacs.font: Monospace-13
使用下列的指令,或重新啟動 X 讓 X 使用新的設定
xrdb -merge ~/.Xresources
至此,我們就能使用 Xft 了。不過中文字可能還是會使用 bitmap font,主要是由於 Xft 設定上的問題,關於 Xft 的設定可以參考 Tetralet 的 介紹。也可以直接在 ~/.emacs 中設定字型
(set-default-font "Bitstream Vera Sans Mono-13")
(set-fontset-font (frame-parameter nil 'font)
  'han '("AR HeiU30" . "unicode-bmp"))
在這個範例中,英文的部分使用 Bitstream Vera Sans Mono 13 pt,而中文則是使用 文鼎黑體。

2007/08/09 更新: 上述的設定,在我的 desktop 上是乎有些奇怪,對於標點符號 "," emacs 好像找不到字型居然以方塊來表示。上網找了很久,昨天終於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設定。將設定改成

(set-default-font "Bitstream Vera Sans Mono-13")
(set-fontset-font (frame-parameter nil 'font)
  'unicode '("AR HeiU30" . "unicode-bmp") 'nil 'append)
就能夠正確地抓到字型了。

2007年1月19日 星期五

修改了 CSS

近來學 XHtml 之後,就常會注意那些好看的網頁是如何寫的。Html 的語法還好,能夠了解大部分的語法。但 CSS 語法就不太能了解了,簡單的還看的懂。今天心血來潮,直接將 HTML Dog 所用的 CSS 檔案鍵入網址列,居然就秀出來了。

因為我一直想將 <pre> 修改為若寬度大於頁寬時,會自動出現捲軸,但找了很多書都沒有提到。今天看到了,自然就將這段程式碼複製下來。效果似乎還不錯。等我更熟悉 CSS 語法,再來做進一步地修改了。

2007年1月1日 星期一

安裝 WordPress

前天在我的 Ubuntu 6.10 上安裝了 WordPress 。簡單的敘述一下安裝的步驟。首先執行

sudo apt-get install wordpress
然後根據 Readme.Debian 的說明,設定 apache2.conf (我是使用 Apache 2),將 http://localhost/blog/ 指向 /usr/share/wordpress。接著使用 example/ 的檔案
sudo bash setup-mysql -n wordpress localhost
來設定資料庫,其相關的設定。最後開啟瀏覽器輸入 http://localhost/blog/ (如果有網域名稱的話,應將 localhost 換成網域名稱),跟著說明輸入一些資料,系統會自動產生管理者的帳號及密碼。然後輸入這組帳號與密碼就能發佈 Blog 了。

使用 Debian 類的 Linux 系統就是有這樣的方便,許多麻煩或還不了解的設定都被包裝套件的人事先利用一些程式解決或帶領安裝者設定。其實使用這麼久,總覺得這類的系統是最適合新手的。好了,不癈話了。目前還在熟悉這套系統,看看是不是適合我的需求。還在了解要如何更改 Html 的原始碼。